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,刷手机成为大多数人最日常的习惯,这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特别是新冠疫情过后,全国的电信诈骗犯罪一次次刷新记录。近年,因身边的亲朋好友被电信诈骗了,也代理了几起诈骗案件,对电信诈骗颇有感悟。下面分享一些被诈骗的经历及被卷入实施诈骗的经历,以供大避坑避雷。
一、电信诈骗的骗局
1、刷单返利。这类诈骗对象主要针对人群是大学生、失业人员、宝妈。身边案例:大学闺蜜怀二胎的时候离职了,在家想兼职赚钱,在网上搜索加入了一个刷单群,刚开始都会有高额的返利,刷单的商品金额越高,返利越高。因为做了一段时间都有返利,卸下了防备,直到有一天,刷单刷了二十多万,平台直接不退款也不返利了。最终,闺蜜意识到被骗,报警处理,但至今未追回被诈骗的钱。
2、按指定操作流程下注后返本金及高额佣金。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太累,想自我放松下,点开了手机屏幕出现的网页,按照步骤操作下注后平台会将下注的钱返还并有高额佣金,操作了几遍,朋友尝到了甜头。但有一次,朋友因步骤操作失误,导致下注的钱被套住了。群里这时有其他人说是因为操作失误,导致平台系统出现紊乱,需要投入双倍的钱来修好补丁,修好之后就可以将之前下注的钱取出来。朋友信以为真,投入更多的钱只为将之前下注的钱取出来。但没想到,平台提示朋友没有按要求操作,导致补丁并未修好,需要重新投钱进行修补。
由于不甘心,朋友反复下注,最终将积蓄全部投入,仍未将之前投入的钱取出。后面在借钱时,别人提醒他是不是被诈骗了,他才醒悟过来随后报警了。经警方提示,平台给的操作规则是很模糊,不管怎样操作都有可能出错,这是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的惯用技俩。而且,群里的其他人都是托,制造气氛,都等着受害者上钩。朋友也是当时急于将之前的钱套出来,一时失去了理智。短短几十分钟,就失去了辛苦积攒几年的血汗钱。
3、以朋友身份唆使投资。一位老乡通过抖音认识了一名专门做投资的朋友,刚开始带着她投资,让她赚了一些钱,让她对其有一定的信任度。后来,这位网上认识的朋友要她投一家公司的期货,说投了以后可以赚很多。于是老乡将全部的积蓄陆续都打给了这位“网络朋友”。之后,这位“网络朋友”又以各种理由找她要投资钱,她于是向亲朋好友借了好多钱。不知不觉,老乡已经欠债40多万,等她找对方要钱时,对方二话不说直接拉黑以上,就是亲朋好友被诈骗的亲身经历,他们向我阐述的时候,我也比较震惊,因为平时他们也比较理智,没想到会被诈骗,并因此经济损失惨重。除了以上诈骗方式,还有很多其它的诈骗手段,其中很多诈骗手段很老套,一眼就能看出,但诈骗分子善于利用人心,麻痹理智,不得不防。
以上就是亲朋好友被诈骗的亲身经历,他们向我阐述的时候,我也比较震惊,因为平时他们也比较理智,没想到会被诈骗,并因此经济损失惨重。除了以上诈骗方式,还有很多其它的诈骗手段,其中很多诈骗手段很老套,一眼就能看出,但诈骗分子善于利用人心,麻痹理智,稍有不慎就被诈骗了。往往有时稍有不慎也成诈骗犯或诈骗罪的帮凶了,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,悔恨终生。
二、成为诈骗犯实施诈骗的工具
1、刚毕业的大学生找高薪工作,成为公司实施诈骗行为的工具,最终以诈骗罪定罪量刑。之前代理过一起人数众多的诈骗罪,是一家公司涉嫌诈骗,公司工作人员全部被刑事拘留。办理委托手续后,前往看守所进行会见,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小伙子,他大概说了一下犯罪经过。原来是他大学刚毕业,找了几份工作都不理想,同村的好友以事少钱多为由邀请他去某公司上班,这个公司的工作人员大都是00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。
刚去上班的时候,他只负责一些简单行政工作,等他熟悉工作环境后,将他调入客户部,主要负责在群里活跃气氛、发链接及截图,营造出很多人获利的假象,引诱受害人继续投钱。当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实施诈骗行为了,但周围的同事都挺好,工作轻松又工资高,比较喜欢这里的氛围,再加上抱着侥幸的心理,就一直想离职而未离职,最终公司被一锅端了,现在悔不当初。
2、在读大学生将银行卡出借给他人,最终被判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曾参与办理过一起帮信罪,主要是几名在校学生将自己的银行卡卖给了诈骗团伙用于转账,统计诈骗团伙利用他们的银行卡进行转账金额高达六百多万,已为诈骗犯罪提供了转账支付结算等帮助,已涉嫌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(帮信罪)。
这起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系在校学生,我们主要从具有自首情节、自愿认罪认罚、初犯、偶犯等多角度进行辩护,法官也考虑到大学生仅获利一千多元,未有社会工作经历及人生阅历,以及本着教育、感化和挽救的目的,对大学生依法从宽处罚,采取了我们的辩护意见,适用了缓刑。虽然适用了缓刑,但已经留有案底,则意味着与公务员、国家单位机关等工作岗位无缘了,也影响到下一代考公务员,这代价无疑是惨重的。
三、本文结语
以上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案例,电信诈骗无处不在、无孔不入,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被诈骗或成为诈骗的工具。因此,我们要树立法治思维,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,不被犯罪话术所欺骗诱导,更不要相信“天上会掉馅饼”和不劳而获的“高工资、高收入”。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理智,低估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,要时刻警醒自己,管好自己的贪心和不甘心。做到四个“不要”:不要向陌生账号转款;不出借银行卡、身份证等个人身份证件;不轻信陌生人;不抱有侥幸心理。
还有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,被电信诈骗后,被诈骗的钱是很难追回来的。由于网络的发达,被诈骗的钱一般会在几分钟或几十秒内就被转移至境外,警方也是有心无力,而被逮捕的犯罪分子又基本都是底层的犯罪分子,根本无力偿还被诈骗的钱。因此,切记不要给陌生人转账,捂好自己的钱袋子。